7月25日,贵州大学在中国文化书院举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功举办15周年”座谈会。
贵州大学举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功举办15周年”座谈会
(资料图)
座谈会上,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清教授围绕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和素质教育等内容,向留学生们介绍了书院的相关情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仁爱和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天下大同”“天人合一”等思想主张等。
来自老挝、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国家的贵州大学留学生代表围绕“校园生活”“贵州印象”“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等主题展开交流。
来自缅甸的留学生安南表示,通过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双方在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深厚广泛的交流合作。“我希望今后自己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搭建两国友好合作的桥梁。”
会议现场
“中国与东盟在贸易经济、运输物流、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合作能推动产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给予人民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来自老挝的留学生柯然说。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巫启璇聚焦贵阳市修文县大木村,围绕布依族文化、古树文化等进行了毕业作品设计,她认为,有着丰富文化和生态特色的大木村值得被更多国内外公众关注。
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作总结讲话。他表示,此次座谈会上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全面深刻地围绕相关主题开展交流讨论,发言内容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在贵州大学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
“留学生同学作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友好使者,责任重大,要树理想、勤思考,找寻自己继续进步和发展的机会,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中国—东盟的发展作出贡献。”周少奇说。
据悉,自2008年第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以来,交流周历经15年发展,规模和层次持续提升、成果不断涌现。十五年来,交流周推动落实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合作项目,为推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促进民间友好交往,夯实人文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2023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贵州大学将主办、承办9项开幕期项目和11项全年期项目。
实习生 徐蓓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 罗秋红
二审 潘晓飞
三审 岳振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